作者: 劉衛國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4-09-03 09:01
8月26日,定陶區馬集鎮袁堂村黨群服務中心,熱鬧非凡,寬闊的大院擠滿了群眾,他們或站或坐,都在認真地表達著自己的意見。原來,一場規模較大的《村規民約》制定討論會正在進行。
“前幾年,我辦婚禮時,就定了4桌酒席,每桌2瓶酒2盒煙,減輕我很大的經濟負擔,喜事盡管辦的很簡樸,但我們夫妻一直過得挺幸福。我覺得大家都按《村規民約》辦,也不存在誰笑話誰了。”村民劉國旺誠懇地說。
“只有遏制鄉風陋習,才能建成和美鄉村。”“鄉村陋習危害不小,重了禮金,淡了真情,不利于和諧鄰里關系的形成。”“村黨委和紅白理事會的力度要再大些,要敢于較真碰硬。”通過這種淺顯通俗而又貼近生活的交流方式,不但讓與會人員明白了推行移風易俗的重要意義,還在交流溝通中融通了鄰里關系,固化了文明觀念,形成了一定的轟動效應,為移風易俗的持續推進奠定了思想基礎。
作為“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”,袁堂村以《村規民約》為藍本,創新推出“新風銀行”積分管理制度,每月為群眾賦分一次,評出先進點出后進,并張榜公布,每季度召開一次表彰大會,較好地提高了群眾的參與意識。
“《村規民約》是黨員和群眾開大會共同確定的,在村委會和紅白理事會的‘雙重’監督下執行,還有毛巾、洗衣粉、垃圾袋等小禮品可以兌換,其實,沒有獎勵咱也要這樣辦,移風易俗人人參與嘛。”村民何秀敏說。
黨員帶領,村民聯動,按照“自評加分+組織賦分”的模式,將村民行為與積分管理相掛鉤,將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,引導群眾踴躍參與移風易俗和踐行《村規民約》,讓村民的“被動參與”變為“主動融入”,文明新風撲面而來。
和袁堂村一樣,全鎮39個行政村通過《村規民約》修訂、模范表彰、入村走訪等形式,廣泛開展“倡導移風易俗,弘揚文明新風”宣傳活動。目前,全鎮調配包村科級干部22名,開展“科級干部話新風”活動45場次,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5000余份。
“抓黨建助推管理,抓文化固化鄉風,抓《村規民約》凈化民風,隨著移風易俗措施的有效推行,各村的不良風氣得到遏制,形成了清新淳樸的村風民風,營造了人人遵守《村規民約》、家家爭當‘文明家庭’的良好氛圍。”鎮黨委書記孔磊說。
通訊員 梁紹亭 記者 劉衛國